党建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学习教育>详细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医药文化有哪五大特性?(二)

发布时间:2024/06/10 点击数: 【字体:


中医药文化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中华文明融为一体,拥有共同的创新特性。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性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原创性的思维方式、别具一格的医疗技术与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不断发展的强大依托。




中医药文化具有创新的文化基因



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提到:“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个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沃土,形成了“人本、自然、中和”的文化基因和“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思维模式。中医药文化基因及其思维模式是中医药文化原始创新性的彰显,是中医药文化创新的历史根脉。

中医药学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其深层逻辑在于中医哲学基础是基于“道”的元整体观,元整体具有不可分割性,它本身无法归结为某种物质成分或形态结构上的某种实体,它只在系统整体与内外环境的交互中呈现与表达。为此,中医药学关注的是“整体的人”,主张辨证论治,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中医药学形成了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观,主张人与自然同源同构,并由此建立起了人体生命与天地自然规律相一致的中医药学研究模式;“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医药学结合“天人合一”与“中和”的哲学理念,旨在研究“天人之际的健病之变”,和则为健,失和则病,注重阴阳的中正平和。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与中国哲学密切相关,其文化基因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是中医药学不同于西医学的原初密码。

思维模式是人类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可以说,思维模式的差别是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中医药学在其文化基因的深刻影响下,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精华,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整体思维模式,国医大师王琦称之为“中医原创思维”。“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集中体现。与中医整体思维模式相比,西医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医学在认识论上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主体与客体、形与神具有不同的特质,客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客体的研究注重分析性、逻辑性、可重复性,这一思维方式极大促进了西医学的发展。但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指出的,微观不能代表宏观,局部之和不能代表整体,科学追求客观,医学必须尊重主观。就此而言,中医思维模式符合人体生命的复杂状况,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中医药文化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创新必须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根脉及其原创性思维模式是中医药文化的独创独有,是中医药文化自信自立的根基,离开了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根脉及其原创思维,就会失落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表达方式及其文化理念。



中医药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品格



苟天林在《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简述》一书中提出:“中医药具有贯通应时的创新品格,所谓贯通,即从原创起,不封闭、不僵化,一以贯之;所谓应时,即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社会需求,充实提高,发挥作用。”中医药以原创而发生,薪火传承、与时偕行,终聚沙成塔,使中医药学成为不断发展的医学体系。中医药文化鲜明的时代品格是中医药文化创新的动力之源。

在中医药理论形成之初,《黄帝内经》托黄帝岐伯之问,传承总结《汤液经》《足臂十一脉灸经》等前人文献而发展其学说,构建了我国中医药的理论框架。数千年来,秉承《黄帝内经》智慧,代代中医人始终走在守正创新之路上。治法不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理法方药;瘟疫横行,吴又可“戾气说”奠定温病之基;解剖进步,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灵机在脑;西学东渐,张锡纯《衷中参西录》汇通古今医学。中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神农本草经》作为药书之祖,不过记载了365味中药。而到了唐代,《新修本草》已记载了844种药物。其中包括安息香、龙脑、胡椒等外来药物,这归功于丝路的开通与西方香料的传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学依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现代科技成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现代科学已从分析时代进入了系统时代,20世纪后期西方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生物学、时间空间生物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认知科学呈现出重返身体和环境、重返整体思维的认知理念,都与中医药学的整体思维不谋而合,彰显了中医药超越时代的价值,中医药也因此成为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宝库。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的科学文化价值,中医药文化馆亮相冬奥会,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目光,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医四诊仪进入了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的在轨生活提供了健康保障;中医药大学生走进了中小学第二课堂,将文化的熏陶与健康的洗礼带给每一个孩子;中医馆开进了社区,基层医疗惠及全民;“中医药+”也在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创新创业赋能,中医药影视剧、中药奶茶、中药咖啡风靡青年人群,激发了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固本开新



要实现中医药振兴和发展,守正创新是关键。中医药的未来发展要处理好“固本”与“开新”的关系,勤求博采,奋力谱写中医药事业发展新篇章。

所谓“固本”,就是要坚守中医药的理论硬核。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一书中指出,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只有以科学理论系列或科学研究纲领(包含硬核、保护带、正面启发法和反面启发法)为对象,才能正确地理解和阐明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在科学研究纲领中,硬核是科学理论系统的基础或核心,是理论体系变化之中的相对不变性。中医理论体系运用中国古代的气阴阳五行学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形成了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理论体系。其中,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硬核,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各个层面。自《黄帝内经》始,中医研究纲领的硬核一直未发生改变,这是中医之为中医的本根,是中医药文化创新的根本遵循。

“开新”即赓续中医药创新的文化基因,接力奔跑,开拓创新,形成中医药创新的加速度,特别是在未解的理论难题和中医药技术创造性转化层面发力,坚持主体发展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积极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哲学(如现象学、认知科学哲学)、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生命科学、系统科学的交叉融合,努力突破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在中西医文化交流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西医学的汇通与融合,最终形成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合力,实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性在未来体现为开放性、发展性,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必将使中医药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