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医院 你我共建 医德医风小故事 --民间医生“药王”孙思邈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医学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称为“药王”,云游四方,救济施医,造福百姓,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治病救人的事迹。
小时候的孙思邈非常好学,对儒道学说有很高的见解,还精通道家学说的各种典籍,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悬壶济世,到了二十岁,他便开始游走民间,开启了救死扶伤之路。
孙思邈在医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十分重视民间的医学经验,不断地走访民间,及时记录各种不同的病症,这些为他完成《千金要方》都奠定了许多的理论基础,还为了更好地认识中草药的药性和功效,走遍深山丛林,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晚年云游邱县,他看见邱县的优美景色和质朴的民风,就住在郊外的寺庙,施医治病,无论患者是何种身份,他遵从汉末名医董奉的教诲,治病不收取钱财,不收取恩惠,治好一个病患,就在后山栽一棵杏树,日积月累,后山都栽满了杏树,百亩杏树,郁郁成林,待到杏子成熟后,便将其分给附近的百姓,所以在古代“杏林”也成为了医家的专有名词。
有一次孙思邈在行医的途中,遇到猛虎阻道,因害怕被老虎误伤,就绕道而行,结果猛虎一直跟着他。孙思邈感到非常的疑惑,对老虎说:“我治病救人,你再三阻拦,莫非你也要请我治病不成?”老虎仿佛有灵性,听后连连点头。这时孙思邈恍然大悟,这只猛虎原来是在向他求救,孙思邈撬开老虎的嘴,发现有一块野兽的骨头深深地刺入它的喉咙。他拿起身边的一个铜铃套在了自己的手臂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把那根骨刺给拔了下来,老虎感到疼痛,一合嘴,铜铃刚好挡住了,这才没有受伤。后来人们把这个铜铃叫做“虎撑”。为了报答恩情,老虎就当做他的坐骑,陪着他上山采药,四处救人,后来老虎就留在后山守护那片茂盛的杏林。
民间曾传言药王开棺救妇,相传在五台山,孙思邈遇到一群人抬着棺木,一位老妇人紧跟其后,悲痛欲绝。他上去询问情况,发现棺木有血滴出,便说棺中的人还有救,众人听说后都不能相信,说道:“没听过可以把死人救活的。”孙思邈来到棺木打开棺盖,随即取出银针,找准穴位,刺入棺木中妇女的体内,半刻之后,棺内便传出婴儿的哭啼,和产妇的呻吟,这个时候众人大吃一惊,老妇人也连忙磕头拜谢。孙思邈一针救两命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唐,从此,人们都称孙思邈为“药王”。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