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新闻>详细内容

羊城晚报报道丨现代化智慧医院如何“下沉”到县城?广东佛冈给出答案|“百千万工程”一线蹲点·万名医师下乡

发布时间:2024/07/09 点击数: 【字体:

智能输液、智能采血、智慧血透……该不该在一家县级医院建立高度智能化智慧病房?

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五大急救中心、MDT诊疗团队……能不能在一家县级医院打造“多学科一站式精准救治模式”?

7人博士团常驻帮扶、省医专家团每月两次组团坐诊,这么多高级医疗人才“下沉”到一家县级医院,有没有必要?

广东省人民医院对佛冈“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成员之一、驻佛冈县人民医院院长梁昌详对此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变身:从医生向医院管理者转型

梁昌详是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脊柱外科“一把刀”。这位被第三方平台评为全国“腰椎管狭窄症诊疗综合评分”第一名的医生,去年9月与省医6位博士医生一道,被派驻到佛冈县人民医院帮扶。梁昌详任驻院院长,任职3年。

刚到佛冈,梁昌详发现县里的医生有“三露”——露脖子、露脚踝、露脚趾,他立下了衣着规矩,更给每位医生添置了新的白大褂。梁昌详说:“门诊是医生与患者接触的第一面,从细节处改善,让患者信任医生,才能配合好医生的治疗。”

 省医高级医疗人才“组团”到县医院帮扶 许敏摄

在佛冈县人民医院,大厅显示屏播放着医生宣传视频;每个转角处,指示牌指引清晰,仿如在省城医院就诊一样。病房里安装了智能输液系统,患者输液没有家人守护也能安然入睡,护士站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每位输液者的流速、余时,安静而精准;智能采血系统让患者采好血后的试管直接通过真空管道 “吸”至检验室,出结果至少快了半小时……“这些精巧的智能设备在基层能发挥比在大三甲医院更高的效用。”梁昌详说,“因为人员、技术的培养需要成长曲线,而患者没有时间等,引入成本较低但能办好事且现有医护人员容易掌握到的技术是务实。”

 护士站的智能系统大屏 许敏摄

短短10个月,佛冈县人民医院便呈现了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而梁昌详在这里开始了从一名医生向医院管理者的转型之路。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我是一线临床医生出身,知道患者需要怎样的医疗服务,这是我的优势。”

基层医院资源匮乏,处处伸手要钱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梁昌详和同事们成立了数据运营部门,对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他每月召开医院运营分析会议,每周四带着运营团队到各个科室进行深入运营分析,从群众就诊费用管控、医院药品耗材的合理运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让数据助推医院改革,让医院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智能系统手机端 医院提供

“基层医院要让精准惠民模式发挥最大边际效用,智慧医院是外核,精细管理是抓手,人才培养是关键。让群众用基层公立医院的收费,享受如省级大三甲医院的高水平诊疗服务,才是真正的有‘医靠’。”

成效用数据来说明。2023年,佛冈人医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7.69%,门急诊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84%。据第三方调查数据,2023年住院满意度93.02%,门诊满意度92.78%,较2020年帮扶前分别增长11.92%和10.65%。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高,为“百千万工程”的纵深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救急:高精尖技术传帮带护佑一方

一个人影响一批人。

在佛冈,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做心脏手术不用再去清远市区,因为有省医强大的心血管团队作支撑,有省医培养的佛冈医生做手术。

佛冈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周松清楚记得,去年7月陈伯在水头镇家里突发心梗,历时128分钟,就从水头镇卫生院三级接力转诊至省医(佛冈人民医院溶栓后转运),直接进入导管室抢救。“在基层,老龄化的环境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经过省医专家三年多持续不断帮扶,现在我们是有能力对陈伯这种情况进行抢救,有省医大后方的‘大病兜底’,双向转诊,病人心里不慌。”

作为佛冈当地医生,周松本没想过自己能救治如此危重的病人。“六七年前,也曾想过自己是否要离开县医院到外面进修。没想到现在在县医院就能跟省级专家学到最先进的技术,而且边临床边学习,针对性更强。”

“前几天我刚从生死线上抢救回一位48岁的患者。严重心梗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4级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生死一线!我们为他做了急诊介入冠脉造影,植入支架,现在已经康复出院了。”周松自豪地说。

不光是心血管急救,在省医专家帮扶下,2023年佛冈县人民医院多项技术取得零的突破:开展全县首例胸腔镜下胸腺瘤肺段切除术、首例3D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首例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首次多学科联合为晚期卵巢癌患者成功实施联合脏器切除术等,填补了佛冈医疗领域空白。

梁昌详说:“以前这里不具备开展心脏导管手术资质,大多数急性心梗患者要送到清远或广州去救治,时间就是生命!省医帮扶后,我们拿到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资质,现在每年的心脏导管手术量有600多台,且都是当地医生操作。这对于一个30万人口的县域来说,代表着能够解决9成以上的急性症状,这对整体医疗质量是很大的提升。”

守护:组团式筑起三道防线

6月15日周六早上,下着大雨,佛冈人民医院就诊区人流如织。这天是两周一次的“省医就在家门口”门诊日,曾来柔性帮扶的省医专家回到佛冈“坐诊”,省医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王书琴就是其中之一。

当天有一位90岁老人来复诊,他曾因下颌骨髓炎痛苦不堪。“这位老人既有口腔问题,又有心脏问题,其他医生都不敢给他做手术。”王书琴在佛冈接诊后,立刻通过MDT(多学科合作)为王老先生安排手术,还制定了全程管理方案。

“这正是我们组团式帮扶的优势。哪怕涉及心血管疾病或重症监护,都可以立即MDT。而且可以通过门诊日全程管理,不用他奔波到广州复诊。”王书琴说。

 高精尖技术为当地居民解困 许敏摄

同一天的门诊日里,省医脊柱外科博士后叶勇裕正为腰椎间盘突出拖了七八年的范阿姨看诊。作为博士后到基层医院帮扶会不会觉得浪费?“不会!一来能带来技术,解决当地群众所需,二来能提高当地医生水平,三来因为在基层接触了大量病患,我还能在这里做科研,做真正能服务大众的课题。既体现自我价值,对个人成长也很有帮助。”

在省医对佛冈人医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中,梁昌详、叶勇裕、王书琴……他们只是其中代表。截至目前,省医共派驻帮扶专家8批次45人次,专业涵盖23个临床专科。现有7名全博士团队专家常驻。在“百千万工程”的落地施行过程中,“万名医师下乡”以同样初心不同历练,不仅改变着帮扶当地居民、当地医生的人生,同样也在改变着帮扶医生的人生。

“省医帮扶三年多来,已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省医-佛冈帮扶模式,形成递进式救治的管理模式。第一防线是驻地帮扶:省医专家就在家门口;第二防线是柔性帮扶:大病不出县,省医专家来查房出门诊做手术,同时培养当地医生成长;第三防线是双向转诊:对于特别危重、佛冈医院无法处理的患者,开绿色通道直接转送至省医救治。”梁昌详说,“我们的帮扶不光是输血,更重要是造血,从扶着它走,到它能自己走,甚至跑起来。”

“高精尖人才组团帮扶,不仅仅是多救一个人、多开一个科、多引进一项技术,而是为当地医疗格局带来整体变化。”佛冈县卫健局副局长谭冬娥说,省人医“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近4年来,为佛冈县的医疗格局、医疗服务和人民实际生活带来了显著变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带领当地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8日《羊城晚报》A1版及A3版报道

总策划:林如敏
策划:龚丹枫
统筹:王倩
执行统筹:张华

文|记者 林清清
图|记者 许敏(除署名外)
视频拍摄|记者 许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