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园地>健康知识>详细内容

小儿发热常见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8/06/28 点击数: 【字体:

       前段时间,儿科收治了两个低体温的小儿。都是因为小儿发热,家长认为发热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就不顾一切的自己外购一些药物给孩子退热,而且还是两三种药物同时使用,家长自认为给药多了,热就退得快,小儿就治愈快。谁知退热药用多了,孩子的体温在短期内突然下降,出现虚脱的现象,造成体温不升。在从事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一部分家长在面临自己的孩子发热时,在处理上往往会出现如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认为把小儿裹得严严实实,可以把汗捂出来而退热。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所以建议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误区二:不正确使用退热药。家长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热,甚至多种退热药同时使用,这种不当行为可引起小儿体温急剧下降,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而且部分家长都是未用体温计为孩子测量体温,而是用手直接接触孩子的身体,认为发烫,就直观地认为孩子发热了,从而盲目地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治疗,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建议当孩子发热,体温低于38.5℃时,多喝开水,或者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误区三:发热时不愿接受血常规化验。原因各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受疼;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来医院,医生就会叫做检查,怕多花钱;更有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发热白细胞肯定会升高。但家长不知道的是,因为没有血常规结果,很多医生经常是抗病毒、抗生素联合使用,因为不能判断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误区四:主动要求静脉输液。输液肯定比口服药治疗效果好,中国人很多人都存在着这种心理。其实,有部分发热小儿是不需要输液的。因为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或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是没有特效性抗病毒药物。而且疾病痊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只要积极退热、避免发生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预后一般较好,相反过多的输液只会增加孩子痛苦。

       误区五:发热即用抗生素。现在很多家庭都备有常用药物,当孩子发热时,很多家长认为发热即是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往往自行予抗生素口服治疗。但却不知许多发热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

       误区六:退烧后不用继续治疗。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孩子发热不退,家长过于焦急和忧虑,甚至向医生施予压力,导致部分医生过度治疗。但孩子体温正常后,家长就认为孩子正常了,中止治疗或急于出院。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体温正常了,但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可能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但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消灭。所谓治病不但要治标,还要治本,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完全治愈。所以退热后不要立刻停药,尽可能按疗程服用药物。

       当你从上面的误区走出来后,那么,当你的孩子发热时,你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明白,发热是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而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 但小儿发热的病因复杂,有时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使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当孩子发热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到医院就诊,从而使孩子早日康复。

                                                           

撰稿:儿科莫坤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